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三)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发散思维训练的考查。发散性思维就其内容来看,它主要包括:①用途扩散,即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设想并说出某种物品的用途;②结构扩散,即尽可能多地设想出利用某种结构的可能性,如在“0”上尽可能加线形成不同的物品;③形态扩散,即尽可能多地设想某种形态的可能性,如尽可能列举出红色的物品;④方法扩散,即尽可能多地设想某种方法的可能性。比如,尽可能多地列举出用“吹”的方法可以完成的事情。
2.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大力提倡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下列古语的表述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B.发而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C.时教必有正业,退居必有居学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答案】C。解析:A体现来了启发性原则;B体现了抓关键期及时施教的思想;C体现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思想;D体现巩固性原则。因此选C。
3.某中学在学期末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不仅提前公布了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以及相关评价人员和制度,设置了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人员参与的评价体系,还建立了相应的学生申诉制度,其最终目的是确保评价工作的( )。
A.可行性 B.公平性 C.多样性 D.参与性
3.【答案】B。解析: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前公布了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以及相关评价人员和制度,体现了评价的透明性,设置了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人员参与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学生申诉制度,全面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因此选B。
4.叶澜认为,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多种可能状态向现实发展的转化,个体与环境两种不同性质的因素真实发生相互作用,人对外界存在的摄取吸收(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的实现都要通过发展个体的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 )。
A.学习活动 B.实践活动
C.生命实践活动 D.生活实践活动
4.【答案】C。解析:叶澜主张生命实践教育。
5.某中学初一二班班主任王老师在新生入校后初步拟定班级的课堂规则,并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建立,用清晰的语言把课堂规则表述出来,还在主题班会上将课堂规则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堂规则的具体内容及意义,以便严格按照规则的要求来执行。这展现出王老师在课堂管理上实施了( )。
A.课堂行为管理策略 B.预防性的课堂管理策略
C.课堂制度管理策略 D.建设性的课堂管理策略
5.【答案】B。解析:预防性的课堂管理策略认为:课堂规则制定时机越早越好,课堂规则的制定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坚持从正面进行课堂管理和组织。
6.某中学周老师执教公开课《我有一个梦想》时,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拓展延伸部分设计了这样的研讨题:“同学们,和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比一比,我们的梦想是不是太小了?我们的梦想需不需要做些调整?”面对提问,同学们脸上现出难以理解的表情,他们的回答也明显的言不由衷。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周老师设计的研讨题目( )。
A.没有体现学生兴趣 B.拔高了学生的理想
C.脱离了课文的主旨 D.运用了不当的对比
6.【答案】D。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题干中周老师忽视了学生与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差异,进行了不正当的对比,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
7.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条件的复杂性,给课程计划的执行者一定的自主空间,保证他们能够主动、灵活地落实课程计划。这体现了课程计划设计原则的( )。
A.基本性 B.基础性 C.开放性 D.整体性
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多种因素,留有一定的空间并灵活落实课程计划的实施,体现了课程计划设计原则的开发性。
8.某小学王老师在讲授《葡萄沟》一课时,通过播放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记录片,让学生真切感受的葡萄沟出产的水果种类多、葡萄的品种全的自然风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王老师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答案】A。解析:直观性原则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9.据有关调查,我国中学阶段青少年学生出现苦闷的情绪时,除了“闷在心里,不与别人说”的学生之外,向伙伴求助者最多,占32%;向父母求助者次之,占13%;向教师求助者最少,只占4%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 )。
A.保护功能 B.缓冲功能 C.引导功能 D.发展功能
9.【答案】A。解析:学生同伴群体主要有两个功能: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保护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可以使学生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表现为同伴群体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发展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同辈群体有助于发展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社会能力只能通过人际交往活动才能得到发展。越是关系平等的人际关系,越能促进人的社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就逐步学会了对自己的控制。
10.某教师在阅读一篇理论研究论文时,思考文章推理的依据什么,文章对原有理论有何发展与新贡献,文章是如何解决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矛盾等问题。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这位教师主要遵循了( )。
A.计划性原则 B.顺序性原则 C.批判性原则 D.同时性原则
10.【答案】C。解析:阅读文献有“计划性、顺序性和批判性”三个原则。其中,“批判性”是指在阅读时候,以局外人的眼光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流派的观点,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批判,不能人云亦云,要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于不同或矛盾观点的分析和评论,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视角,注意其不同的原因,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滥加褒贬。
11.语文课上小希总是喜欢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不断地做小动作,李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他,但无济于事。时间长了,李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也罚他站着听课。以至于小希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出现厌学情绪,小希家长找李老师询问原因,李老师说:“我教育学生有什么错?”你认为李老师违反的德育原则是( )。
A.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B.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知行统一 D.因材施教
11.【答案】A。解析: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材料中李老师严格要求小希,讥讽、奚落小希,却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12.秉承自然主义教育理念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卢梭 D.斯宾塞
12.【答案】C。解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1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其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才能被学生接受且转化为自身的经验。据此,可以认为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指标是( )?
A.学科知识的逻辑性 B.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C.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D.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13.【答案】C。解析:引导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起到主导作用的重要指标。
14.下列有关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的组成部分
B.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人的全面的,平均的发展
C.西方教育传统中的“全面发展教育”和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同义
D.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最重要
14.【答案】A。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5.道德学习的核心是( )。
A.道德知识的获得 B.态度或价值观的获得
C.道德行为的习得 D.道德情感的获取
15.【答案】B。解析:道德学习的核心是态度或价值观的获得。
16.遗忘是个体的一种正常现象,遗忘的因素有很多。下列遗忘观点与“及时复习策略”相一致的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压抑说
16.【答案】A。解析:及时复习策略主要用来消除时间的影响,与之相对的遗忘观点是痕迹衰退说。
17.“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17.【答案】B。解析:如今教书的人,只知道念诵书本,一味进行知识灌输,急于追求快速进步,不顾学生能否适应。结果使学生学习没有诚意,教育的人也不能因材施教。
18.王老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某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在开学初王老师认真研究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合理组建了班委,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团结一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被评为“优秀班集体”。这说明了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 )。
A.保证班级每位学生的成绩 B.选择好管理班级的小助手
C.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D.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18.【答案】C。解析: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9.首次提出应在全国范围内重视职业教育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寅学制 D.壬戌学制
19.【答案】D。解析:从历史的视阈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具有历史延续性。如近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从“癸卯学制”实业教育的出现到“壬子癸丑学制”中实业教育体系的确立,再到“壬戌学制”中近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终建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20.张老师问铭铭:“铭铭,你有妹妹吗?”铭铭迅速回答:“有”。紧接着张老师问铭铭:“你妹妹叫什么名字啊?”“欣欣”“欣欣有姐姐吗?”“没有”。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铭铭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答案】B。解析:铭铭是典型的思维不可逆的特点,处于前运算阶段。
山东教师招聘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扫一扫填写求职意向
扫码填写山东教师求职意向,为您带来山东教师岗位推送,填写完成可进入小程序便捷获取更多优质岗位!
扫一扫加入考生交流群
扫码加入山东教招考生交流群,教招每日一练、考试资料、考试提醒等,教务老师全天在线答疑,快扫码进群吧!
- 山东教师招聘:2023山东... 2023-02-22
- 山东教师招聘:2023年菏... 2023-02-20
- 山东教师招聘:2023烟台... 2023-02-15
- 山东教师招聘:2023年滨... 2023-02-14
- 青岛教师招聘:2023山东... 2023-02-08
- 青岛教师招聘:2023青岛... 2023-02-03
- 山东教师招聘:2023威海... 2023-02-03